在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中,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纺织行业正处在绿色发展潮头。作为我国新兴战略材料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代谢有机体,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月23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年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来自行业协会领导、院校专家教授和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围绕聚乳酸纤维、生物基聚酰胺56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改性纤维素纤维、海藻纤维等生物基纤维及其原料细分品类的发展现状、研发创新、应用领域、社会价值等展开交流,携手探索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发挥平台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持续利好的环境下,进入生物基材料行业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经过数年发展,行业涌现出如安徽丰原、恒天纤维、新乡化纤、凯赛生物等许多领军企业。自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凝心聚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李增俊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总经济师李增俊
作为年会主持人,介绍了会议议程和分会人员调整情况。他建议,企业要在技术创新、品牌推广、市场应用等方面下功夫,练好内功,才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从而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杨菲菲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项目经理杨菲菲
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工作报告。分会自2013年成立,如今拥有全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80余家会员。到2022年,生物基化学纤维总产能达到81.23万吨/年,总产量达23.2万吨。2023年,分会配合国家部委开展相关工作、开展技术对接及交流活动、组织参与生物基纤维科技成果鉴定会、推进生物基化纤纤维行业标准化建设、编制生物基材料发展规划及刊物出版发行、开展生物基纤维推广活动、开展行业服务与咨询工作等,取得一些成绩,但尚需进一步提升为企业、为行业服等的质量。下一步,分会将围绕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开发共性问题研究、推进“三品”战略、促进绿色发展等重点展开工作。
陈新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
表示,当前国内生物基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企业进军生物基领域。然而,新行业、新领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诸多问题,分会要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对企业难点、痛点进行研究、反馈、解决。生物基纤维及原料涵盖内容多,发展迅速,比如莱赛尔纤维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幅增长,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市场接受度提升,实现部分原料替代进口。聚乳酸纤维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海藻纤维荣获多项大奖,菌草纤维技术和应用取得突破。目前,生物基纤维及原料的发展也面临技术提升和下游市场应用推广两方面问题,分会和企业要加强沟通交流,探索如何把利好政策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郑文昌
“伊品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拥有低成本的赖氨酸、高效催化菌株、低成本绿色提纯技术三大优势。以赖氨酸为前体,开发生物基戊二胺,提供尼龙行业绿色解决方案。戊二胺(1,5-PDA)的生产原料来自于植物,发酵和提取过程均是常温常压,能耗远低于化工法的己二胺和己内酰胺,碳排放明显减少。”
“伊品生物采用可循环再生的植物原料,通过生物发酵将赖氨酸制成高品质生物基尼龙材料——EYLON伊纶®。EYLON伊纶®产品具有柔软手感、卓越的速干性、特别凉感、抗拉强度高、耐温性优异等性能,可应用于运动、内衣、家纺、工程塑料等广泛领域。”据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事业部总经理郑文昌介绍,公司拥有生物发酵专利技术,可生产纯度高达99.9%生物基PDA、生物基尼龙盐溶液,以及有光、半消光、全消光生物基尼龙切片等,目前已形成动物营养、植物营养、食品营养、生物质材料 四大板块的产品结构。
未来,公司将不断扩大生物基材料的应用领域,深挖生物技术,将绿色可持续材料扩大到工程塑料领域,生物基尼龙5x系列材料,在拥有环保属性的同时,具有质量轻、高韧性、高加工性的特点,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消费用品、风电光伏新能源等行业具有巨大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