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图景中,福建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福州长乐作为我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有着“中国纺织之城”的美称,奠定了纺织业国内领先的地位。在长乐,纺织产业正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实现从装备制造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升级,通过加速智改数转来提升“内功”的企业遍地开花。
长乐纺织业智改数转何以走在前列?《人民邮电》报记者来到位于长乐区的老牌纺织企业——金源纺织,在这里看到了中国联通为其打造的“云、管、端”一体化5G全连接智慧工厂,以及“5G+云+大数据+物联网”深度赋能工厂的各个业务场景。中国联通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建设5G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实现全业务流程的全面链接、高效协同和多个场景化应用的行业首创,助力金源纺织打造棉纺织行业5G智慧工厂新标杆。
生产数据可视化 “老厂”变身智慧工厂
在金源纺织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台台大型机械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千万卷线轴排列有序飞速运转,智能纺锤上下飞舞纺出细细纱线,自动化控制让装载成品分毫不差,车间看板精准记录着每位员工的生产数据,工序智能化、产线可视化、管理数据化助力“老厂”变身智慧工厂。金源纺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联通高速、稳定的5G网络支撑。
为适应工业数字化发展潮流,中国联通智慧轻工军团联合福建金源纺织构建了5G“双域+跨域”专网,以及两大自研云平台——天梭纺织云、MEC边缘云平台,多个5G应用场景——5G+生产能效管控、5G+粗细联智能生产、5G+单锭智能检测、5G+全景数字孪生、5G+筒纱智能柔性包装线等。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实现生产设备全方位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全流程业务应用的全面链接,同时依托多屏联动、辅助决策,助力工厂降本增效,大幅提升管理效益,推动工厂数字化转型升级。
人员管理方式传统、生产计划不紧密、空间利用不充分……针对金源纺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中国联通发挥数据要素融合优势,基于联通5G混合专网对工厂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用大数据为工厂做“全身透视”,打造数字孪生工厂,对工厂全要素进行数字建模、仿真验证、分析预测,对销售接单、生产跟踪、设备监测、能耗管理、质量监测、成品出库全业务流程进行精确管控和大数据分析,助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耗。
通过5G智慧工厂的建设,金源纺织实现机台利用率提高22%,异常停机时间缩短13%,生产质量问题减少30%,仓储盘点工作量降低38%,产品质量工艺可追溯率达到100%。
从“人治”到“数治” 以“新”提质
一朵棉花、一根纱线,一针一环穿梭缠绕,织出了百亿大产业,也织出了金源纺织从地方品牌到全国标杆的数智化蝶变之路。作为福建省首家突破60万纱锭的棉纺企业和区域首家棉纺5G智慧工厂,金源纺织在中国联通的技术支持下,正加快建设二期“5G全连接工厂”和三期“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加速完成“智造”引领,释放澎湃的新质生产力。
“联通5G网络作为数据通信的基础,起到桥梁的作用。5G智慧工厂的建成,通过5G+边缘计算能力部署,让企业对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决策。”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学鑫介绍,5G数据的应用,让各生产车间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生产、质量、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从而达到降本增效保质的目的。比如以往每班员工的产量和绩效工资的统计,是在下班后手动抄写、核算,现在通过5G+数据采集,实现设备产量数据自动上报、自动统计,大大减少统计工作量并提升数据准确率。
在生产流程管理方面,过去金源纺织采用的是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依靠工人的经验和技术,效率低、利润少,还面临着生产运营状况及络筒机生产数据不透明、对生产运营出现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中国联通助力打造5G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实现从订单到生产、设备、能源、质量、仓库等全业务流程的“一屏尽览”。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生产数据一目了然,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清晰可见,车间管理由传统的“人治”转为“数治”,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我们与中国联通的技术合作,利用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实现精准控制和高效运作。福建金源纺织为纺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树立了标杆,引领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陈学鑫表示。
如今,金源纺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均得到明显提升。5G智慧工厂让“老企业”激活新质生产力,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机会。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发挥大数据核心优势,为传统制造业织就智能化转型新未来,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