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历史上第60届(第47任)总统选举 [138] [224],采取“选举人团”的选举制度,候选人只要获得全国538张选举人票(参议员100张、众议员435张、华盛顿特区代表3张)中的270张,即当选总统。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测算,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已获得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福克斯测算显示,特朗普已获得277张选举人票,哈里斯获得226张选举人票。11月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第一节、 特朗普和哈里斯政策主张
在美国政治版图中,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两大主要政党,其执政理念和政策主张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民主党作为自由派政党,倾向于“大政府”模式,强调政府在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公民权益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积极作用。而共和党则坚守保守派立场,主张“限制性政府”,倾向于限制政府权力,减少政府干预,维护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美国大选,两党代表政策主张也相当重要,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白宫、民主党官网、共和党官网、MBL制造业品牌库整理。
从两方主张来看,主要差异点体现在物价、贸易、医疗保障及堕胎等方面。
物价方面:共和党更侧重从企业端降低物价,民主党更加从居民的角度考虑降低物价。
贸易方面:贸易是特朗普的议程重点,但并非是哈里斯的关注重点。
医疗保障方面:特朗普的医保法案提高了申请医保的门槛,更有利于无既往病史的高收入人群和企业雇主,但会对低收入人群老年群体、有既往病史的人群等带来不利影响。
堕胎方面:共和党反对堕胎,民主党支持堕胎。
总体来看,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核心执政理念上的差异体现了美国政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差异不仅塑造了两党的政策走向和执政风格,也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政治生态的平衡。
第二节、 特朗普主张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从特朗普的主张中,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还是贸易政策和外交政策。
1. 贸易政策。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则将以“美国优先”为核心,频繁使用关税作为谈判工具,旨在重新平衡其贸易关系,保护国内产业。
美国商品贸易逆差一直以来都是特朗普关注的主要经济问题。特朗普素来认为外国输入的产品“大幅度夺取了本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胜选后,其做出的让制造业和工业回流到美国,以及对外国输入的产品全面征收至少15%以上关税的承诺很可能将随之兑现。
特朗普政策主张让全球贸易格局将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制造业影响是全面性的。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供应链、出口等方面
1. 从技术角度出发:中美之间的技术封锁可能加剧,尤其是在芯片、半导体设备和高端材料方面。美国可能进一步限制向中国出口关键技术和设备,制约中国电子制造业获取先进技术的渠道。
2. 从供应链角度出发:特朗普主张可能会促使更多美国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迁出,使得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面临断裂风险;供应链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我国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采购等环节面临风险。
3. 优势产业出口压力增大:美国可能会加征关税或设置更多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电子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将使得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子产品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削弱其竞争力。受影响的产品可能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这将影响华为、联想、小米等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表现。
4. 成本上升和利润压力增大:制造业出海美国是比较重点的市场之一,加征关税导致企业将面临更高的出口成本,这将直接压缩其利润空间,为应对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成本管理,包括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加强供应链管理,这种情况下,中小型电子制造企业的生存将变得更为艰难。
俗话说,机遇与风险并存,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虽然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风险,但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
1. 技术封锁促进国内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快“中国创造”进程。
2. 制造业产业链国产化:制造业供应链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更多地考虑从国内或其他国家采购关键元器件,加速供应链多元化,推动国内供应链的快速完善和发展,带动一批本土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显示面板、存储器等关键领域。
3. 业务出海多元化:对美国的出口压力较大,制造业企业可多发掘欧洲市场、中东等地区的业务,增强业务多元化,更有利于抵御不确定环境造成的风险。
4.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特朗普主张政策可能会导致国内部分低附加值订单流失,随着低端产能外迁,中国制造业可以集中资源发展高端制造,加速产业升级;另外成本和利润压力的增大,中小企业发展艰难会加速行业整合,一些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有望通过并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