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也被广泛称为生命科学器械,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础。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属于医疗行业的一个关键组成环节。医疗器械顺利流通可以确保医疗器械从生产者到最终用户的及时和安全传递。
一、2023年医疗器械十大品牌榜
数据来源:各公司财报、官网、MBL制造业品牌库整理。
二、医疗器械十大品牌介绍。
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1年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该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其产品涵盖了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数字超声、医学影像等四大领域。迈瑞医疗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迈瑞医疗成立于1991年,由李西廷、徐航和成明和三位创始人共同创立。初期,公司主要依赖代理国外医疗器械厂商的产品来维持运营。
成立第二年,迈瑞就开始将赚来的利润投入自主研发,这标志着公司从传统的代理业务向自主创新的转型。
1993年和1998年,迈瑞相继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护仪和血液细胞分析仪,开始在国内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2003年至2008年,迈瑞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这一阶段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也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06年,迈瑞在纽交所上市,为其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此后,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系列的并购和合作,以快速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016年,迈瑞完成了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
2018年10月16日,迈瑞医疗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23年,迈瑞医疗营业收入近350亿,医疗器械业务占比超99%。
未来,迈瑞医疗将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并结合 AI 大模型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水平均质化,帮助医院提质增效、控费降本。
2.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威高医用制品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威高集团创业起家的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产业集团),是威高的核心、骨干产业集团,其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威海医疗器械厂一分厂,现有员工近万人。
威高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故事。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
1.初创期(1988年-1998年):
威高集团成立于1988年,最初是一个名为威海国营医疗器械厂的小型企业,由陈学利创立。初始资本仅有2.5万元,地点设在福利院的几间平房内。
初始产品为一次性输液器,随后扩展到注射器、输血器等低值医疗耗材。
2.扩张与转型(1998年-2004年):
1998年,威高进行了改制,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和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威高股份在港交所上市,年收入达到4亿元,陈学利也因此获得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3.多元化与国际化(2004年至今):
上市后,威高开始向高值医疗耗材领域转型,包括骨科、血透、介入等高耗材医疗器械。
2021年,威高骨科成功完成科创板上市注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骨科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3年,威高集团医用制品公司营收达132亿。
威高集团中长期战略主要是加大研发力度与加深海外拓展。不断研发创新产品和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推进威高集团医用制品全产品线布局,保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就是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出海是医疗器械企业势在必行之路,威高集团会通过对外合作、并购、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结合的模式出海。
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是专业从事高端医疗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联影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嘉定,包含运营总部、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两期占地30万平方米(450 余亩),是全球医疗行业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目前已启动运营的有七大高端医疗设备事业部,分别为公共部件事业部(CO)、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事业部(CT)、分子影像事业部(MI)、磁共振事业部(MR)、公共软件事业部(HSW)、X 射线事业部(XR)和放疗事业部(RT),以及致力于探索前瞻技术的联影研究院(CRC),研发和生产基地辐射全球,是目前业界唯一一家产品线覆盖全线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大型医疗设备公司。
联影医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标志着公司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重大突破:
1.创立与初期发展(2011年 - 2014年):
联影医疗由薛敏博士于2010年创立,总部位于上海嘉定。
2013年,公司推出了首款1.5T MR产品、首款64排以下 CT产品、首款PET/CT产品等,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市场。
2.技术突破与产品线拓展(2014年 - 2017年):
联影医疗在高端医疗影像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2014年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T超导磁体研制成功。
产品线逐渐拓展至MR、CT、DR、PET/CT、PET/MR等多个领域,并推出了多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3.市场扩张与国际合作(2018年 - 2023年):
联影医疗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成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已进驻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波兰、印度、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全球高校、医院、研究机构及产业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
4.重要里程碑(2022年):
联影医疗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科创板最大规模IPO之一。
联影医疗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医疗影像技术的持续创新;其次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及服务可及性。
4.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普医疗”)创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心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覆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三大板块,并被国家科技部授予为“国家心脏病植介入诊疗器械及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切割球囊、药物球囊、可降解封堵器、TAVR瓣膜、人工智能心电自动分析诊断系统等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99年,乐普医疗由蒲忠杰博士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共同创立。
在发展早期,乐普医疗聚焦在支架、封堵器及心脏瓣膜三大核心产品,同时在球囊导管、导丝等介入配件延伸,此阶段始终围绕医疗器械主业进行自研与并购。
2000年,公司成功开发出国内首个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产品注册证。
2001年,公司的lpcsrx冠状动脉支架输送系统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经过2003年的重组增资扩股之后,公司拥有了比较强大的技术实力。2006年,“血管内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 成功上市,填补了国产冠状动脉支架的空白。
同期,乐普医疗感受到了依赖冠状动脉支架单一产品的弊端,通过内生性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方式来扩充产品线,2010年,先后并购卫金帆医学和北京思达,获取了血管造影技术、心脏瓣膜技术,随后再次通过并购秦明医学获取“双腔起搏器”业务,并在2012年进行增持,累计持股75.10%。2011年,并购控股荷兰COMED B.V.公司。2012年,成为拥有四类药物支架的企业;并购控股秦明医学仪器,合并成立乐普装备。
2013年,通过并购新帅克,进军药品领域。
2014年开始进行心血管全产业链的布局。特别是在冠脉支架方面,从2000年的H-Stent裸支架,2005年的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到2011年Nano无载体支架,2012年的Gureater钴基药物支架,2019年3月,首个国产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开始上市销售,乐普医疗的研发之路也见证着中国冠脉支架的迭代史。
随着2018年互联网+退潮,乐普医疗并购的优秀的医疗器械标的在后续的发展中并没有完全释放出能量,血管造影、心脏瓣膜、起搏器业务这些延伸业务并没有如期获得应有的市场地位,而微创医疗及迈瑞医疗在平行科室延伸上逐渐迈向世界竞争序列。
2023年,乐普医疗总营收近80亿。
乐普医疗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培育新业务,另外将药品板块向CDMO转型,并且探索医疗消费业务,例如眼科、牙科、皮肤科等领域的改善类需求;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拓展企业新的增长机会。
5.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鱼跃医疗”),证券代码:002223,是一家专注于家用医疗器械和医用临床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鱼跃医疗的核心业务涵盖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即时检测)、消毒感控、急救与临床及康复器械等多个领域。公司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解决方案。
鱼跃医疗发展历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
1.初创与市场拓展(1998-2008):
鱼跃医疗成立于1998年,最初由吴光明与父亲共同创办,主要从事制氧机、血压计的生产。
公司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创新的营销策略,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逐步扩展到呼吸机、血糖仪、制氧机等多个领域。
2008年,鱼跃医疗成功在深交所A股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PO上市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这标志着公司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上市后的扩展与国际化(2008-2016):
上市后,鱼跃医疗继续扩大其产品线,并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不断丰富产品线,并确立了以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器械为主的平台型企业为主要发展目标。
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全球化战略,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医疗解决方案。
3.多元化与综合发展(2016至今):
鱼跃医疗继续推进其多元化和综合发展的战略,孵化了急救、眼科、智能康复等高潜力业务。
公司通过一系列外延并购,如并购苏州医疗用品厂、上械集团等,增强了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竞争力。
鱼跃医疗已经成为一个涵盖家用医疗、专业医疗及健康管理设备的多元化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享有盛誉。
2023年鱼跃医疗总营收79.7亿。未来鱼跃医疗将在呼吸治疗、糖尿病护理和家庭检测等三大业务板块持续发力,不断迭代产品和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推动先进医疗“智”造国际化进程;继续聚焦呼吸治疗、糖尿病护理和家庭检测等细分市场,不断迭代产品和技术,以长期主义精神助力全球市场竞争。
6.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微创于1998年成立于中国上海张江科学城,是一家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集团,微创已上市商品覆盖心血管及结构性心脏病、脑血管神经调控机接口、大血管生命支持与外周、电生理及心律管理系统、医疗机器人数字化医疗、妇科泌尿科消化科医疗、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眼科呼吸道与家庭医学、癌症治疗患者生命保障、内分泌体内外诊断生殖、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焕活、功效护肤整容塑形医美十二大业务集群。
1998年,微创®诞生,注册地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351号1号楼618室。1999年,PTCA球囊扩张导管在国内上市。2000年,MustangTM裸支架在国内上市。2001年,公司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运营开始盈利。
2002-2010年,微创医疗产品布局逐渐多元化,2003年,Mustang裸支架在日本上市。2004年,Firebird冠脉药物支架在中国上市,并在欧洲上市。2005年,Aegis大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6年,Hercules-T主动脉覆膜支架上市。2007年,Firebird冠脉药物支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微创生命科技成立,开始进入糖尿病医疗领域。2009年,微创骨科成立,并推出了多个产品。2010年,微创电生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11-2019年,微创医疗处于加速扩张期,主要通过收并购手段扩张自身规模。2011年,微创骨科收购苏州海鸥斯,嘉兴微创成立。2012年,微创神通、微创心脉、微创手术器材成立,收购北京龙脉医疗、东莞科威医疗。2013年,收购Wright医疗大关节重建业务,在美国设立微创骨科全球总部。2014年,与意大利Sorin成立合资公司创领心律医疗,在中国开发心律管理产品。2015年,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建成中国首条国产心脏起搏器生产线。2016年,微创电生理Columbus三维心脏生理标测系统获得国内上市许可。2017年,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上市。2018年,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产品在中国获证上市。2019年,心脉医疗成功登陆首批科创板。
2020年至今,微创医疗持续创新,在心血管、骨科、神经介入、心脏瓣膜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并开始进军手术机器人业务,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佼佼者。
未来微创医疗将继续聚焦其核心业务,特别是在心血管介入、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等领域。同时,公司将调整研发策略,优先投入有望在一两年内上市贡献销售收入的产品。对于需要更长周期的研发项目,公司将进行优先级的调整。
7. 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安图生物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制造、整合及服务,产品涵盖免疫、微生物、生化、分子等检测领域,能够为医学实验室提供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
安图生物早期以代理销售博赛研究所诊断试剂产品起家;1999年,公司取得奥地利ANTHOS公司酶标仪、洗板机中国代理销售权,并小批量生产低端的酶联免疫产品;2002年,公司获得第一个专利证书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卡;2007 年推出第一台自主生产的发光仪LUmo;2008年酶标仪PHOmo、iWO上市;2010年又成功研制出第一台WOMO联检仪、iWO-960 洗板机;2013年,公司推出了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A2000;201年,公司收购盛世君晖的生化业务,获得佳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线产品中国区十年代理权;2018年微生物质谱Autof ms1000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和CE证书、第一条实验室全自动流水线Autolas A-1 Series落户河北,同年,公司参股芬兰Mobidiag Oy并设立合资公司,进军分子诊断POCT分子;2019年,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AutoLumo A1000 上市;推出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 Autolas B-1 Series。
到2023年,安图生物总营收达44亿。未来安图生物将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将添加血球、分子、质谱等检测项目,充分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新一代智能化流水线和检验报告智能分析系统,并在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物联化、智能化方面坚定不移地进行探索,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患者,促进我国医学实验室智能化建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8.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华大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怀抱“健康美丽,做生命时代的引领者”的愿景,华大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创新发展,通过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将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资源保存、司法服务等领域。
华大基因早期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在基因测序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2013年收购了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华大基因在高通量测序仪方面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
2015年,华大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测序仪BGISEQ-500,于2016年获得CFDA认证。这是一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可量产的高通量测序仪,推动了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新冠疫情期间,华大基因迅速响应,研发了多种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包括核酸检测试剂盒和实时定量PCR仪等,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研发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支援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华大基因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也伴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公司不仅与国内外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还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如“千人基因组计划”等,推动了基因测序技术在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023年2月21日,华大医学在官微发布消息,华大基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检测(APOE基因分型检测)产品上市。
华大基因未来想取得大的突破,一方面需要继续深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地技术创新,坚持长期主义,坚定地往前走。
9.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5 年,是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起专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其业务范围已囊括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和凝血检测四类,占据了体外诊断产品(以下简称“IVD”)六大板块中四个主要细分市场。
早期新产业生物专注于体外诊断技术的研发,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磁性微球”和“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abei”,这些技术成为中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关键技术。
2008年,新产业生物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注册,并成功推向市场。
2016年,新产业生物推出了智能化的“模块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统”,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
2017年,新产业生物通过了美国FDA 510(k)审核,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美国FDA准入的化学发光厂家。
2017年以后,新产业生物开始拓展国际市场。2018年,公司发布了超高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maglumi x8,推动了化学发光技术的高速化发展。
2019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丙型肝炎化学发光产品成功通过欧盟CE List A认证,这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欧盟CE认证的化学发光厂家。2020年12月,公司获得了中国第一张化学发光领域IVDR CE认证证书,标志着公司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未来新产业生物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计划开发更多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项目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完善心脑血管疾病、性腺、甲状腺功能检查套餐;还计划研发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抗体、克氏锥虫抗体等传染病检测项目,以及增加胰腺疾病、肝功能、肾功能诊断、心肌酶谱、糖尿病等类别的生化试剂诊断项目。
10.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智造、营销及服务。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重症、慢病管理、基层医疗、疫情监控、灾难救援、现场执法及家庭个人健康管理等领域。
万孚生物主要有4个发展阶段:
1.技术平台的建立与扩展(1992-2004年):
万孚生物最初以免疫胶体金技术平台起家,推出了HCG试剂盒,并逐渐扩展到毒品和传染病检测等领域。
公司后续开发了彩色免疫标记技术和生物材料制备技术平台,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奠定了基础。
2.产品线的丰富与国际市场拓展(2004-2015年)
在2004年至2008年间,万孚生物推出了30余种胶体金和彩色乳胶平台产品,并获得FDA及CE认证50余项,开始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公司重点发展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平台,并在2015年成功上市,之后收购苏州达成、AG、北京莱尔等公司,拓展了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CTC等技术平台。
3.快速发展期(2016-2023年)
新冠疫情期间,万孚生物迅速响应,推出了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2020年,公司的传染病检测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其中新冠检测试剂实现收入10.45亿元。另外万孚生物每年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0年达3.19亿元,占营收的11.35%。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出了多种POCT产品,并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线,保障了快速研发能力。
2023年,万孚生物总营收超25亿。万孚生物在做出海下沉市场,并构建了产品、渠道、准入门槛的优势,渠道基本上都搭建完了,未来3-5年,万孚生物的海外业务将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增长,有望拿下大部分市场份额。